滇西北最美自驾线的关键节点已悄咪咪开通了!
事实上,尽管官方还没验收,发出相关通知,但自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头,已经有不少朋友尝过“头啖汤”了!
隧道打通后,作为滇西大环线的德贡公路,将在大部分时间保通,这条危险与美景并存的风景线将会开启一节新的篇章!
如今孔雀山隧道已通,道路也已全线铺装,以前多有顾忌的朋友们可以冲了!(ps.冬春季出发仍需注意天气、道路积雪结冰问题,带上防滑链以防万一)
全程只有98.2公里,却整整修了12年。修好之后也不安生,大雪、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饭”。
许多人初识德贡,来自车友们发出来的照片:大雪过后,厚厚的积雪把路塞得严严实实,当地村民为保证出行,用推土机清除积雪,于是形成一条可供自驾车辆在雪墙间穿行的过道。
当时的情形是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平均温度只有零下8℃,最大积雪深度达1.2米,救援也颇为艰难。
2018年,为给纪录片《进藏第七线台车在傍晚途经垭口时,也是招架不住一场大雪,弃了1台车。
侥幸“逃脱”、满载负荷的4台车下山路也不好走,由于原来的老路没有铺装,弯度又大,轮子在湿滑路面走得战战兢兢。
此外,沿线夏季气候多变、降水集中,加上山体松垮,频繁落石,容易发生各种滑坡、塌方、泥石流,道路直接损毁“宕机”……
如果没有这条线,你会发现当我们在德钦看完梅里雪山,想要到直线公里的丙中洛时,导航却给我们规划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路线……就很离谱,是导航的问题吗?
横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多座山脉的组合。要找到它相当容易,当你把视线移到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川滇藏交界的位置,就能看到一块扭麻花一样的地带。
在这里,呈近南北向排列的7条山脉和6条大江,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被一条无形的绳索“束”在了一起。
(横断山地理范围,我们熟知的四姑娘山、贡嘎、格聂神山、梅里雪山、玉龙雪山都在里面,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而事实也是如此,藏汉两大文明尽管一直想方设法地交流,却也因为横断山强大的隔离作用,没有被同化成一个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丙中洛天主教堂的感恩节,聚集了各种民族,其实这里最早的原住民是怒族,后来其他族群顺着横断山的走势,从南北方向迁徙过来,才有了今天“人神共居”的丙中洛)
这一带江河汇聚、山高谷深,海拔最高落差能达5000-6000米,山路难行、少数民族间的沟通也不易。
清朝末年,江西贡生黄懋材奉命从成都出差路经此地,眼看这一重又一重、横阻道路的山川,不禁感叹行路之难。
过去生活在德钦的百姓想去到贡山,就必须依靠古老的茶马古道,绕道丽江、大理等外围一大圈的地方,才能抵达山的那一边。整个行程需要耗费三四天的时间,甚至更长。
为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连接澜沧江和怒江的德贡公路,相当于“斜”着插进地质复杂的横断山腹地里。
此前没有一寸现成公路,完全是新开挖的路基与路面,而且受到雨季、雪期均长的影响,施工周期短,期间又总会水毁塌方……这也是为什么短短不到100公里的路,要修12年之久。
除了距离够近,德贡公路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当然还有风光一绝的原因!曾经“左手地狱,右手天堂”的美名,吸引了一大波不走寻常路的自驾越野爱好者。
作为地球上最壮观、最密集的高山峡谷区,横断山内的景观值得大书特书,垂直自然带之丰富是公认的——雪山、峡谷、草甸、冰川、湖泊、森林、丹霞地貌等自然美景气象万千,无数珍稀动植物欣欣向荣。
所谓“三江”,指的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数座山脉的挤压下,它们并流却不交汇,其中最窄的地段,东侧金沙江与西侧怒江之间的距离为66.3公里,怒江与澜沧江为18.6公里。
2003年7月2日,三江并流的申遗现场,从报告陈述到审议通过,只用了18分钟,且无异议全票通过!
(2002年,“三江并流”申遗中国代表团成员,地质专家梁永宁教授陪同国际专家对三江并流区进行考察,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观赏横断山的绝佳观景台,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充分领会什么叫“横断东西、沟通南北”,“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教堂、一个藏于深闺无人识的村落,每一处都是景点,细细品味或许还能发现藏彝迁徙的文化痕迹。
在石鼓上353国道,顺着金沙江一直北上,过巨甸,跨金沙江、顺着香维线到达维西,云岭的风光非常棒,这里还有滇金丝猴保护区。
然后走德维线过白济汛,顺着澜沧江北上,经康普、巴迪、燕门,在30公里外的德贡大桥跨澜沧江,就已经接上德贡公路了。
这样走德贡不用直接从起点开始,少走一段距离,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较为深入地体验“一日游三江、跨四条山脉”!
12年,从路基贯通到全面柏油,德贡缩短了德钦到贡山的距离,今天,孔雀山隧道通车,解决公路冬季通行的难题。
希望原来过垭口的老路,可以继续长期保留,毕竟那里有很多自驾越野人的情怀和回忆,山顶那荡气回肠的云山雾海,依然是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