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寄拍模特:刷单陷阱的新马甲法律视角揭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兼职广告铺天盖地,其中不乏以在线急招兼职试衣模特为幌子的诱人招聘信息。这些广告承诺只需穿着卖家寄送的衣服拍摄照片,即可轻松赚取每单数十到上百元的佣金,看似是一份无需出门、无需特殊技能的高回报工作。然而,近期频发的寄拍模特案件揭示了这一新兴兼职模式背后的阴暗面,它实则是兼职刷单骗局的变种升级,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益,更触及了我国法律的底线。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剖析此类骗局的运作机制,揭示其违法本质,并就如何防范此类提供法律建议。
寄拍模特骗局通常采取以下步骤实施欺诈行为:首先,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渠道发布诱人的招聘广告,吸引潜在受害者。一旦有人上钩,者便以信誉度不足为由,要求受害者完成所谓的打赏任务或下载特定接单App进行小额试单,以获取初步信任。当受害者尝到甜头后,分子抛出高额返利的团单,诱使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然后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借口进一步榨取资金,直至受害者意识到被骗。
这种骗局的危害不仅在于直接造成受害者的财产损失,更在于其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侵蚀和对市场秩序的破坏。一方面,寄拍模特骗局披着合法兼职的外衣,利用受害者渴望轻松获利的心理,诱使其参与非法刷单活动,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面,通过虚构交易数据,团伙误导消费者,干扰电商平台正常运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此外,参与寄拍模特活动的受害者实际上是在从事刷单行为,即通过虚假交易提升商品销售量和好评度。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参与刷单的个人同样可能面临行政责任,甚至因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被追究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寄拍模特骗局是刷单的新变种,其违法性质不容忽视。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法律素养,强化网络监管,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只有人人守法、处处反诈,才能真正做到天下无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