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伴游”公司还有机会证明自己吗?
没错,就是那家曾将“伴游”模式推上风口浪尖的公司。2015年,Facebook的一名华人员工因通过伴米收费,带平台游伴到公司参观、就餐,被公司发现后遭到了解雇。出于对商业信息安全的考虑,多家硅谷公司对类似事件展开调查,对多名有伴为的员工进行了解雇或取消录用。一时间,伴米深陷风波。
反对声音浪潮开始出现在华人工程师群体中:他们感到焦虑,认为自己在硅谷公司中的地位可能受到影响;此外,也有华人发出诘问,“被开除的华人工程师未来前程不明。怎么能把你的快乐与得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伴米创始人、曾任腾讯副总裁,负责公关与市场的刘畅对此非常内疚,随即下架了所有“公司游”的服务。“我只是想说我们确实经验不足,犯错了,我错了,我愿意负责。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创业公司,就不能给我们一个变得更好的机会吗?”刘畅当时几乎哭着说道。
伴米的经历就像“伴游”创业项目的某种缩影:由于这个业务太“新”,众多投身其中的公司必须承担高昂的试错成本。但不可否认的是,伴游的兴起有着实际的商业基础——随着自由行比例的上涨,用户对目的地深度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原有的旅游产品已经很难满足用户。
资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据了解,结伴旅游类的创业项目自2013年起集中出现,其中有不少获得了资本青睐。彼时,有很多人都认为结伴旅游将成为下一波创业热潮。
但伴游类项目自诞生之日起,在层面就饱受争议——事实上,为数不少的公司确实在以伴游之名,谋取着不正当的收入。与这一类打擦边球的业者相比,伴米犯的错误几乎不值一提。
据了解,有伴游公司将年轻女性用户的照片与介绍放到网站上,其中不少信息含有暧昧、挑逗性话语,以此吸引约伴者交易。比如这些人需要先成为网站的VIP会员,才能挑选并约见留有联系方式的用户。平台会从中收取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会费或介绍费进行盈利。
另有知情人透露,许多伴游公司不仅提供女大学生服务,还提供男大学生服务,甚至“男对男、女对女服务(即同性恋服务),这种收费要比一般出单收费贵得多。“伴游”服务提供者由于能从中赚取一笔不小的收益,有不少人自愿参加。根据此前报道,他们标注的服务价格一天动辄几千甚至万元。
此外,还有案例显示,伴游也可能成为犯罪的温床:有人曾在网上高价招募伴游,实则是想“骗钱劫色”。有新闻显示,某无业男子谎称自己要去旅游,在网上招聘“伴游”,许诺每天8000元伴游费。4名女子信以为真,结果被男子骗至宾馆遭。
因此,安全性成了“伴游”正规经营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此前,妙途旅行CEO黄镇曾表示,他们的产品之前定位于旅游相亲软件,但发现平台在向“约炮软件”方向发展,于是改了调性。他们鼓励在旅途中结伴交友,并为用户搭建了私聊和群聊平台,用户可以在行前相互了解,如果在同一城市,他们还可以先见面进行充分了解。但黄镇建议,用户可以约同性出行,或者多约几个人一起出行,以此降低风险。
另外,从商业的层面看,约伴类网站或许还面临着流量不足、订单率低、缺乏用户粘性、难以变现等问题。很多创业者也看到了这些疲乏之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根据实际消费场景,行前约伴由于会出现被“放鸽子”的情况,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于是就有公司计划通过移动端,基于地理位置的行中约伴和实时的消息推送,增加匹配效率,比如拼途网等等。
还有部分做异地旅行的约伴平台,试图增加周边游的同城约伴功能,来提升用户的使用频次与粘性,比如达客旅行。该公司创始人刘统一曾表示,他们或许会进行相关尝试。不过,如何将长线旅游约伴和同城出游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呈现给用户,并将合适的信息精确匹配给用户仍需进一步考虑。
针对变现问题,定位于旅游社交的捡人网,曾试图让每一条“捡人”信息成为商品交易的入口,但在刘统一看来,如果平台只提供常规性的旅游产品,可能会造成用户流失。为此,达客旅行曾推出拼团类产品,比如路线拼车产品。
刘统一在2015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拉萨的拼车订单已经破百,他们初步实现了日均四、五千的毛利,并达到了盈亏平衡。
或许,大型OTA切入伴游领域有更为丰富的想象力:一方面是因为有流量支持,另一方面以机酒为入口,相关产品的供应或许更容易促成交易。此前,携程、途牛都推出了结伴同游的社交服务。
据了解,携程会根据旅友不同的兴趣,组织各种类型的目的地聚会活动(如年轻人聚餐、海滩亲子活动、当地酒吧串游等),并为游客推荐当地旅游产品。根据2015年9月的报道显示,携程的“伴游社区”每天有8000多人约伴。
另一方面,OTA们似乎还在尝试将“伴游”的主角,从“路人”转变为“本地达人”,并以此挖掘Local旅游的商业潜力:一个典型的体现是,2016年,携程、途牛又分别推出海外留学生伴游与达人伴游服务。
从这个角度而言,OTA与创业公司对伴游的理解正趋于相似——伴米最近也在探索“当地人伴游”这一领域。这或许代表着一种新的趋势。
伴米目前希望打造的模式是,由具有特殊价值的本地达人收取一定费用,为旅游者提供个性的陪游服务与深度体验——比如其推出日本深度游相关的“漫步关西”、“跟着动漫游日本”等5天左右的个性化线路产品。
但问题在于,优质达人资源不够、达人与用户匹配效率不高、单品单类等非标产品等因素,可能导致这一模式的规模难扩张。不过从伴米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它正试图优化这些问题,比如以下的几处细节。
据了解,伴米网此前提供的本地服务的时间一般在1-3小时内,人数一般少于5个人。但如果用户和碎片化产品的订单量不足,这种需求则可能被淹没。
另外,伴米最近增加了精品小团产品,或许可以看做是一种以标准化产品破除规模化问题的尝试。而且,线路产品由本地达人设计,也会带有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刘畅介绍,目前伴米网上已经有几千个伴米。
显然,由当地达人提供的伴游服务和非标化的产品,以及基于个人的独特经历与知识分享,都让伴游具备一定商业潜力。但这一模式能否使平台积累更多用户,用户订单能否规模增长,不仅取决于线路多样性,更多在于对优质达人的聚拢。
当各家旅游公司all in出境旅游与本地旅游市场,当主流入口已被大玩家占据时,获取用户的挑战或许转向了对“达人”的争夺,而未来的流量入口会是这些“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