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使得这个冬天异显寒冷,除了迅速降温的宏观经济,却同样留给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另一个棘手难题——就业。包括世界性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内纷纷裁员降薪,就业岗位需求数量只降不升,所有这一切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前景看起来归于黯淡。

  然而即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素来号称难题,如今旋又遭遇“雪上加霜”的难堪窘境,这仍然不能成为高校招聘信息“饥不择食”鱼龙混杂不加辨别的借口。

  “现急聘酒店公关数名(女),年龄24岁以下,形象气质佳,思想开放,勇于挑战高薪,工作时间灵活,月薪1万~2万,如有其他要求可面议。更欢迎广大大学生(专兼职皆可)。”(新华网12月5日)这样的一则招聘信息居然堂而皇之地公布在陕西某高校的就业信息网站,不仅令人哑然。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中国古人曾有的凛然气节。作为一所高校不能为世人表率,不能为高校学生在“危难”之际纾危解困,以“苟且”和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辜负了学生,而且也辜负了社会和这些学生背后无数家庭的期望。学校声誉的累积并非一日可为,但数年努力毁于一旦却并非鲜有。

  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休戚相关关系得以牢固建立,需要高校时时事事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并将这种宗旨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高校更应该在扩大毕业生渠道和去向方面狠下功夫,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时可能遭遇的心理等问题。就业岗位不足,可以转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借助高校特有的智力和科研资源优势加大力气指导和培训。

  如此等等,不一而论。可通过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公布“招聘小姐”的信息一事,笔者却又看到高校工作的不足之处又仍需加强。